立案時間:2014/02/05 年
立案縣市:
台北市
入選年度
:113-114 年度
小事製作是一個由 17 名創作者共同組成的表演藝術合作社,致力於當代藝文體驗教育的再造與價值創造。我們透過開放的參與式藝術實踐,持續在非典型文化/展演空間中實驗,與公民社會一起打造更永續的藝術支持網絡。 過往合作夥伴包括: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咖啡館的跳舞時光》、國家兩廳院《TIFA 臺灣國際藝術節—戰鬥果醬 OUS》、文化部/經濟部/國家兩廳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5G示範—神不在的小鎮》舞蹈設計及演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五虎將》、臺北白晝之夜、桃園大溪大禧,以及支持《週一學校》的民間夥伴等;近年邀演及委託製作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楊乃璇作品《Je suis en forme》、臺北跨年晚會、第 16 屆 KKBOX 風雲榜、臺北藝術節、臺北兒藝節、臺灣文博會、臺灣設計展、臺南藝術節、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新北兒童藝術節《小宇宙搖滾派對》、雲門教室、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三宅一生、Tesla等。 2020 年經文化部和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選為「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代表團隊,並於 2021 - 2023 連續三年獲臺北市選為「臺北市年度演藝團隊」。2022 年底受邀前往新加坡「第五屆亞太文化教育與研究網絡年會」發表表演藝術團隊組織轉型的經驗和模式。2023 年獲設計雜誌 La Vie 兩年一度的設計獎「2023 台灣創意力 100」評審團選為「年度十大風格創意團隊」,亦獲第一屆「TAIWAN DESIGN WEEK 台灣設計週」選為主展區代表團隊。
楊乃璇 小事製作藝術總監,擔任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1-2022 駐館藝術家及法國巴黎西帖駐村藝術家。 比起創作中的風采,她更在意人的遊戲性該如何延展,進而將趣味成為於內在得以延續的個人慶典;這是楊乃璇,也是她身而為人在不同媒介當中藉以定位其美學思考的起始點,更是她對於行為者與觀者的一種思辨與好奇。於是身體成了她與眾人共同的語彙,是遊戲也是辯證;而不同的身體條件都讓對話更加豐富,因為經驗向來都不是獨立產生的,是私密且公開的,是有限又自由的。
楊乃璇 小事製作藝術總監,擔任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1-2022 駐館藝術家及法國巴黎西帖駐村藝術家。 比起創作中的風采,她更在意人的遊戲性該如何延展,進而將趣味成為於內在得以延續的個人慶典;這是楊乃璇,也是她身而為人在不同媒介當中藉以定位其美學思考的起始點,更是她對於行為者與觀者的一種思辨與好奇。於是身體成了她與眾人共同的語彙,是遊戲也是辯證;而不同的身體條件都讓對話更加豐富,因為經驗向來都不是獨立產生的,是私密且公開的,是有限又自由的。
YANG i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 Compared to the brilliance of creative works, YANG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malleability of the playfulness in human nature and how amusement can become a lasting personal celebration inside. This is who she is and also a starting point where she anchors her aesthetic philosophy among different media as a human being. This is also how she relects on actors and viewers in her curious quest. Therefore, body movements have become a language she shares with everyone. This is a game as well as a debate. Different physical status further enrich this dialogue, because experiences do not pop out of thin air. They are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limited and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