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時間:2004 年
立案縣市:
台北市
入選年度(含文建會及文化部時期)
:97-114 年度
「驫」由書法家張梅駒教授刻印,他建議將原構思的「馬場」命名,改成三匹馬的驫,展現舞團衝勁與爆發力,也代表對舞蹈的熱情與摰愛,於是便有了驫舞劇場。 成立於2004年,由陳武康、蘇威嘉等編舞者、表演者共同創立,以不受拘束無限創意的集體創作、精準到位的舞蹈肢體表現,展現了獨樹一幟的舞蹈劇場風格,並獲得紐約時報「迷人、充滿想像力,來自台灣的全男子舞團」的讚許。2008年以詼諧與深度並具的《速度》獲得第六屆台新藝術表演藝術類大獎,2013年以《兩男》獲得德國科特尤斯國際編舞大獎首獎及最佳觀眾票選獎(Kurt Jooss Preis)。而後驫舞劇場的創作之路轉而深化內省,持續關注於創作形式及語彙的破界與回歸。 近年來,驫由藝術總監陳武康及團長蘇威嘉各自發展出創作路徑;陳武康以多變之風格在傳統與當代間練習與實踐,蘇威嘉則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持續思考當代舞蹈與編舞形式的可能。驫舞劇場持續在台灣當代舞蹈中邁進第19年的變種時期。除了創作之外,驫舞劇場也致力於跨國合作、舞蹈推廣及策劃系列活動,如舞蹈與音樂結合的即興創作平台《混沌身響》、邀請經典作品的創作者和評論親臨現場舞蹈電影院的《重製場》、樂齡工作坊與跳島舞蹈節等。
驫舞劇場創辦人之一,2004年成立驫舞劇場,長期為舞團編創新作與演出,2007年集體創作作品《速度》獲得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類年度大獎,2012年與陳武康合作的自傳式作品《兩男關係》於德國獲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金獎與最佳觀眾票選獎,2009至2013年在美國芭蕾大師艾略特.費爾德邀請下,加入Ballet tech舞團。 2013年開始進行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加深探索線條、舞步、造型、律動與音樂及光線的關聯,追求舞蹈身體的細緻與極限,進而引領觀眾賦予表演者各種想像與情感的連結,被舞評形容為將美感耕耘至極致的演出。 2016年蘇威嘉於國家兩廳院擔任駐館藝術家。近年除了持續跳舞、創作,也開始關注作為舞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於各地四處分享跳舞的喜悅。 近期作品-2020及2022年臺中國家歌劇院舞蹈 AR 展覽計畫《看見你的自由步》《看見你的自由步2.0》、2021年馬祖國際藝術節《微光.身影》,2021-2022年樹林藝文中心駐館計畫、2022年嘉義市立美術館《風景中的行動與動態寫生》、2022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由步—搖擺歲月》、《後青春工作坊》、《武營來跳舞工作坊》。
驫舞劇場創辦人之一,2004年成立驫舞劇場,長期為舞團編創新作與演出,2007年集體創作作品《速度》獲得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類年度大獎,2012年與陳武康合作的自傳式作品《兩男關係》於德國獲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金獎與最佳觀眾票選獎,2009至2013年在美國芭蕾大師艾略特.費爾德邀請下,加入Ballet tech舞團。 2013年開始進行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加深探索線條、舞步、造型、律動與音樂及光線的關聯,追求舞蹈身體的細緻與極限,進而引領觀眾賦予表演者各種想像與情感的連結,被舞評形容為將美感耕耘至極致的演出。 2016年蘇威嘉於國家兩廳院擔任駐館藝術家。近年除了持續跳舞、創作,也開始關注作為舞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於各地四處分享跳舞的喜悅。 近期作品-2020及2022年臺中國家歌劇院舞蹈 AR 展覽計畫《看見你的自由步》《看見你的自由步2.0》、2021年馬祖國際藝術節《微光.身影》,2021-2022年樹林藝文中心駐館計畫、2022年嘉義市立美術館《風景中的行動與動態寫生》、2022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由步—搖擺歲月》、《後青春工作坊》、《武營來跳舞工作坊》。
"SU Wei-chia was born in Kaohsiung. He graduated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and was inspired by Prof. WU Su-fen during his studies. He co-founded HORSE in 2004. Accepting an invitation from Eliot Feld, the distinguished American choreographer, SU Wei-chia was a part of Feld’s troupe from 2009 to 2013. Zeppo: an Intermission in 3 Acts was tailor-made for him during this period. He was the Artist-in-Residence of the NTCH in 2016. SU Wei-chia began his choreographic work on the FreeSteps series in the last part of 2013. Work on this series is still ongoing. Its performance at Avignon CDC- Les Hivernales was acclaimed with FreeSteps being described as “a succession of shocks that drive the imagination into obscure and delicious depths. (“FreeSteps est une succession de chocs qui entraînent l’imagination dans d'obscures et délicieuses profondeurs.”)
出生台灣,2001年與紐約編舞家 Eliot Feld 展開12年長期合作,擔任舞者,受其影響極深。2004年與友共創驫舞劇場,擔任藝術總監一職至今。2007年《速度》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2009年任台北聽障奧運開幕式舞蹈總監。2012年《兩男》獲德國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首獎。2011年開始與不同領域藝術家進行跨界創作,包括展覽結合演出的《繼承者》,以及即興創作平台《混沌身響》(與即興音樂鋼琴家李世揚共同策劃)等。2016年開始與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 進行跨國文化交流與實地探究計畫,創作《半身相》(2018),同時展開三年計畫《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2019年台北藝術節中傑宏・貝爾《非跳不可》作品擔任導演執行,2020年共同編創及演出《攏是為著・陳武康》並獲第19屆台新表演藝術獎。 近年與影像藝術家孫瑞鴻共同創作《非常感謝您的參與》、《感謝您在家》線上直播作品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委託創作《14》等線上及跨國直播作品,2022年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兩男常罩》、《明日公休》日本城崎國際藝術中心駐村計畫。
出生台灣,2001年與紐約編舞家 Eliot Feld 展開12年長期合作,擔任舞者,受其影響極深。2004年與友共創驫舞劇場,擔任藝術總監一職至今。2007年《速度》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2009年任台北聽障奧運開幕式舞蹈總監。2012年《兩男》獲德國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首獎。2011年開始與不同領域藝術家進行跨界創作,包括展覽結合演出的《繼承者》,以及即興創作平台《混沌身響》(與即興音樂鋼琴家李世揚共同策劃)等。2016年開始與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 進行跨國文化交流與實地探究計畫,創作《半身相》(2018),同時展開三年計畫《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2019年台北藝術節中傑宏・貝爾《非跳不可》作品擔任導演執行,2020年共同編創及演出《攏是為著・陳武康》並獲第19屆台新表演藝術獎。 近年與影像藝術家孫瑞鴻共同創作《非常感謝您的參與》、《感謝您在家》線上直播作品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委託創作《14》等線上及跨國直播作品,2022年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兩男常罩》、《明日公休》日本城崎國際藝術中心駐村計畫。
Born in Taiwan, Wu-Kang started his 12-year collaboration with New York based choreographer Eliot Feld in 2001, whose practice influenced him greatly. In 2004, he co-founded HORSE Dance Theatre as artistic director, significant works of the company include Velocity (2007, Taishin Art Award), 2 Men (2012, Kurt Jooss Preis) which toured in Asia, US and Europe. He was the dance director for the opening of Deaflympics in 2009. He started to collaborate with Artist in different fields in 2011, including Exhibition X Performance Successor, and Dance X Sounds seasonal improvisation platform Primal Chaos (co-curated with improvisation pianist, Lee Shih-Yang since 2016). In 2016, He began an intercultural/dance dialogue with Thai master Pichet Klunchun. They presented Behalf in 2018. The two is currently collaborating on the three-year project “An expedition to the embodiment of Ramayana”.